畜禽粪污日产生量的计算应结合存栏量和饲养周期综合考量,具体选择依据畜禽种类和养殖用途确定。对于肉用畜禽(如育肥猪、肉鸡),因其饲养周期短且出栏后不再产生粪污,通常以出栏量结合日排泄量估算年总量,再折算为日均量;对于役用、蛋奶用或繁殖用途的畜禽(如母猪、奶牛、蛋鸡),因其需长期存栏并持续产污,则需以存栏量乘以日排泄量计算日产生量。以下为具体分析:
一、核心计算逻辑
畜禽粪污日产生量的计算需基于两个核心参数:
畜禽数量:即参与计算的畜禽基数,可能为存栏量或出栏量。
日排泄量:即单头/只畜禽每日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总量,需根据畜禽种类、生长阶段和饲养方式确定。
二、存栏量与出栏量的适用场景
存栏量:定义:指某一时刻养殖场内实际存有的畜禽数量。
适用场景:对于役用、蛋奶用或繁殖用途的畜禽(如母猪、奶牛、蛋鸡),因其需长期存栏并持续产生粪污,故计算日产生量时应以存栏量为基数。
计算公式:日粪污总量(kg)=存栏量(头/只)×单位畜禽日粪污产生量(kg/头·天)。
示例:一个存栏1000头生猪的养殖场,若成年猪日粪污产生量按3.5kg/头计算,则日粪污总量为1000头×3.5kg/头=3500kg。
出栏量: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养殖场内出栏销售的畜禽数量。
适用场景:对于肉用畜禽(如育肥猪、肉鸡),因其饲养周期短且出栏后不再产生粪污,故计算年粪污总量时可结合出栏量和饲养周期估算,再折算为日均量。但需注意,直接以出栏量计算日产生量可能低估实际产污量,因未考虑存栏畜禽在饲养周期内的持续产污。
调整方法:为更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可采用“出栏量+年底存栏量”或“出栏量+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计算基数,具体取决于畜禽种类和养殖模式。例如,在计算猪粪污时,若只采用出栏量可能偏小,而采用出栏量加年底存栏量又可能偏大,因此可采用出栏量加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计算基数。
三、综合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为更准确地计算畜禽粪污日产生量,可结合存栏量和饲养周期进行综合考量。具体方法如下:
按畜禽种类分类计算:对于役用、蛋奶用或繁殖用途的畜禽,以存栏量为基数计算日产生量。
对于肉用畜禽,结合出栏量和饲养周期估算年粪污总量,再折算为日均量。同时,可考虑将年底存栏量或能繁母猪存栏量纳入计算基数,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产污情况。
考虑饲养方式和水耗:饲养方式(如干清粪、水冲粪、水泡粪)会影响液体粪污的产生量。例如,水冲粪或水泡粪工艺下,液体粪污产生量可能显著增加。
需根据实际用水量调整液体粪污的计算参数,以确保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行业规范和实际监测数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畜禽粪污产生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计算时应参考当地农业部门或科研机构发布的数据,或结合养殖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动态调整。
定期监测和记录畜禽数量、饲料消耗量、粪污产生量和处理情况,建立粪污台账,便于管理和监督。
上一篇:有机肥厂收购鸭粪需要什么条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