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造粒机的加水位置对颗粒成型质量、均匀度及生产效率有直接影响,通常需根据物料特性、造粒工艺及设备结构综合确定。以下是加水位置的合理选择及关键要点:
一、加水位置的常见选择
盘顶喷淋式
位置:在圆盘顶部安装喷淋装置(如雾化喷头),水以雾状形式均匀洒落在物料表面。
适用场景:
物料粘性较低(如秸秆粉、木屑等),需通过水分浸润表面以增强粘结性。
造粒初期需快速湿润物料,促进微小颗粒形成。
优势:水分分布均匀,可减少局部过湿或干燥现象。
注意:需控制喷淋压力(0.2-0.5MPa)和喷头孔径(0.5-1.5mm),避免水流冲击破坏颗粒结构。
盘边侧喷式
位置:在圆盘侧壁(距盘底1/3-1/2高度处)安装喷水口,水沿切线方向喷入。
适用场景:
物料粘性较高(如畜禽粪便、泥炭等),需通过侧向水流促进物料滚动和团聚。
造粒中期需补充水分以维持颗粒湿度。
优势:水流与物料运动方向一致,可增强造粒动力,提高颗粒密度。
注意:喷水口角度需与圆盘旋转方向匹配(通常为30°-45°),避免水流直接冲击盘底。
盘底渗透式
位置:在圆盘底部铺设多孔渗水板,水通过渗水板缓慢上升浸润物料。
适用场景:
对颗粒含水率均匀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如生产高精度复合肥)。
物料吸水性差(如珍珠岩、蛭石等),需长时间缓慢湿润。
优势:水分渗透均匀,可避免局部过湿导致的颗粒粘连。
注意:渗水板孔径需控制在0.1-0.5mm,且需定期清理以防堵塞。
二、加水位置的选择依据
物料特性
粘性物料(如畜禽粪便):优先选择盘边侧喷式,利用侧向水流促进团聚。
疏松物料(如秸秆粉):优先选择盘顶喷淋式,通过雾化水分增强表面粘性。
吸水性差物料(如矿粉):可结合盘底渗透式,确保水分缓慢渗透。
造粒阶段
初期成核阶段:需快速湿润物料,建议采用盘顶喷淋式,水量控制在物料重量的5%-10%。
中期增长阶段:需补充水分以维持颗粒湿度,建议采用盘边侧喷式,水量控制在物料重量的3%-5%。
后期抛光阶段:需减少水分以防止颗粒粘连,建议降低喷水量或暂停加水。
设备结构
圆盘倾角:倾角越大(通常45°-55°),物料滚动速度越快,需增加盘边侧喷式水量以补偿水分流失。
转速:转速越高(通常10-20r/min),物料离心力越大,需调整盘顶喷淋式喷头角度以避免水分飞溅。
三、加水控制的关键技术
水分梯度控制
采用分段加水策略:初期快速湿润(水量10%-15%),中期缓慢补充(水量5%-8%),后期减少至2%-3%。
示例:以畜禽粪便为原料时,初始含水率约60%,造粒后目标含水率30%,需在造粒过程中分阶段去除30%水分。
在线监测与反馈
安装红外水分仪或微波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颗粒含水率(精度±1%)。
通过PLC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喷水量,确保含水率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如28%-32%)。
喷头维护
定期清理喷头(每班次1次),防止堵塞或结垢。
冬季需对喷淋系统加装保温装置(如电伴热带),避免水温过低导致物料冻结。
四、实际应用案例
畜禽粪便有机肥生产
加水位置:盘边侧喷式(距盘底30cm)+ 盘顶辅助喷淋。
效果:颗粒成型率≥95%,含水率均匀性(CV值)≤5%,生产效率提升20%。
复合肥生产
加水位置:盘底渗透式(多孔渗水板)+ 盘顶精准喷淋。
效果:颗粒养分均匀性(CV值)≤3%,避免因局部过湿导致的养分流失。
上一篇:加工有机肥料设备要多少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