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堆肥高温阶段短暂的核心原因是微生物活性受抑制或环境条件不满足嗜热菌持续繁殖需求,具体表现为通风不足、原料配比失衡、含水率异常、微生物活性下降及堆体结构问题等,以下是详细分析:
通风不足:
表现:堆体内部氧气不足,厌氧微生物活跃,产热减少。
检测方法:使用温度探头检测堆体不同深度温度,若表面与中心温差大于10℃,可能缺氧;插入氧气浓度检测仪,若氧气含量低于5%,则需加强通风。
解决方案:强制通风,使用鼓风机或翻堆机,确保氧气供应。建议参数为每立方米堆体通风量0.05-0.2立方米/分钟。
原料配比失衡:
碳氮比(C/N)问题:C/N过高(大于30:1)会导致氮源不足,微生物繁殖缓慢,产热减少;C/N过低(小于20:1)则会导致氮素过量,产生氨气抑制微生物活性。
解决方案:调整原料配比,补充氮源或碳源,使C/N比保持在25-35:1的适宜范围。
含水率异常:
过高:含水率大于65%时,孔隙堵塞,氧气传输受阻,影响微生物活动。
过低:含水率低于40%时,微生物缺水,代谢减弱。
解决方案:控制含水率在40%-65%之间,通过翻堆混合调整堆体湿度。
微生物活性下降:
高温期持续时间短:嗜热菌未充分繁殖,堆体温度骤升导致微生物死亡。
缺乏微量元素:如铁、镁等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代谢。
解决方案:接种高温菌剂,补充微量元素,延长高温期持续时间。
堆体结构问题:
物料过于紧实或粒径过大:导致通风不均,堆体表面结块或内部出现“冷区”(温度明显低于其他区域)。
解决方案:堆肥前进行原料预处理,如粉碎、混合,确保均匀性;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水分或氮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