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水处理站污泥产生量通常为废水处理量的0.2%-0.5%,具体取决于养殖规模、废水处理工艺及管理水平。以下为详细说明:
污泥产生量与废水处理量的关系:污泥产生量通常与废水处理量呈正相关。例如,某项目废水处理量为71222.58立方米/年,污泥产生量约为356.11吨/年,即污泥产生量约为废水处理量的0.5%。另一项目废水处理量为8325.65立方米/年,污泥产生量为5吨/年,即污泥产生量约为废水处理量的0.06%(该案例污泥量较低可能与处理工艺或管理水平有关)。
污泥产生量的估算方法:
经验系数法:根据《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产排污系数手册》,其他行业(含水80%)污泥产生系数为6吨/万吨废水处理量。对于畜禽养殖场,若废水处理量为100立方米/天,则污泥产生量约为0.06吨/天(6吨/万吨×0.01万吨/天)。
公式计算法:剩余污泥量可通过公式计算,如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其中ΔX为系统每日产生的剩余污泥量(kgMLSS/d),Q为污水流量(立方米/天),BODi和BODo为进、出水中有机物BOD浓度(kgBOD/立方米),SSi和SSo为进、出水中悬浮固体SS浓度(kgSS/立方米)。但此方法需详细的水质参数和工艺参数,实际应用中可能较为复杂。
影响污泥产生量的因素:
清粪工艺:干清粪工艺的污泥产生量通常低于水冲粪工艺。
前处理方式:固液分离机+二次隔渣的前处理方式可减少污泥产生量。
加药情况:后端除磷环节的加药量会影响污泥产生量。
废水达标标准:更高的废水达标标准可能导致更多的污泥产生。
污泥处理与处置建议:
减量化:通过优化清粪工艺、前处理方式和加药策略,减少污泥产生量。
无害化:污泥应经过高温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杀灭病原菌和虫卵,符合《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和《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的要求。
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可用于农田施肥,但需确保用量不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并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