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剂中氯化钠含量的标准及氯化钠融雪剂的标准规范如下:
一、氯化钠含量标准
国家标准(GB/T 23851-2017)
氯盐类融雪剂:未明确规定氯化钠的具体含量上限,但要求融雪剂的相对融雪化冰能力需满足:
I型(冰点-10℃至-15℃)≥氯化钠融雪能力的90%;
II型(冰点<-15℃)≥二水氯化钙融雪能力的90%。
环保型产品:若标注为“低氯”或“环保型”,需明确氯化钠含量范围(如≤60%),并符合碳钢腐蚀率≤0.11mm/a、植物种子相对受害率≤50%等要求。
地方标准差异
北京:执行GB/T 23851-2017,但额外要求含氯融雪剂施用时需与绿化带保持1.5米隔离带。
大连:要求氯化钠含量≤5%(严于辽宁省地方标准的20%),并满足碳钢腐蚀率≤0.18mm/a、混凝土抗盐冻质量损失≤0.3kg/㎡等指标。
河北:2023年招标文件明确氯化钠含量≤60%,同时要求pH值6.5-9.0、水不溶物≤1%。
企业标准与产品规格
部分企业生产的氯化钠融雪剂中,氯化钠含量可达92%-97%,但需通过第三方检测(如CMA认证)验证重金属含量(铅、镉、铬、汞等)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二、氯化钠融雪剂的标准规范
物理性能要求
粒径:2-10mm占比≥80%,确保撒布均匀性。
溶解时间:固体溶解时间≤720秒(12分钟),快速起效。
冰点:
I型:-15.0℃≤冰点≤-10.0℃;
II型:冰点<-15.0℃,适用于极端低温环境。
化学成分与环保指标
氯化物含量:>1%(确保融雪效果)。
水不溶物:≤5%(避免堵塞撒布设备)。
重金属限制:
汞(Hg)≤0.05mg/kg;
镉(Cd)≤5mg/kg;
铬(Cr)≤50mg/kg;
铅(Pb)≤50mg/kg。
pH值:6.5-9.0,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酸化影响。
腐蚀性与安全性
碳钢腐蚀率:≤0.11mm/a(国家标准)或≤0.18mm/a(部分地方标准)。
植物种子相对受害率:≤50%,降低对植被的损害。
皮肤刺激性:无刺激性或轻刺激性,保障操作人员安全。
使用与储存规范
撒布量:根据气温调整,例如:
气温-15℃至-25℃时,氯化钠融雪剂使用量为25-50g/㎡;
-15℃以上维持8天,-15℃以下维持4天。
储存条件:干燥、通风、阴凉仓库,防止受潮结块;开封后保质期不超过6个月。
安全警示:调配时需佩戴橡胶手套,避免溶液接触皮肤;残留溶液不可排入绿化带。
三、实际应用建议
低温环境选择:在-15℃以下地区,优先选用II型融雪剂(冰点<-15℃)或氯化钙类融雪剂(如CaCl₂·2H₂O含量≥40%)。
环保敏感区域:桥梁、古建筑周边50米范围内禁用氯盐类产品,改用醋酸钙镁(CMA)等环保型融雪剂。
机械除雪配合:在商业停车场或大面积除雪场景中,建议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为辅,减少化学污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