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粪有机肥料的发酵方法
羊粪发酵成有机肥的核心步骤包括原料准备、混合堆制、发酵过程控制及后熟处理,具体如下:
原料准备:
羊粪:可使用新鲜或干燥的羊粪,新鲜羊粪需适当晾晒以减少水分。
辅料:加入秸秆、锯末、稻壳或腐殖土(比例约3:1),以调节碳氮比(C/N≈25-30)和透气性。
发酵剂(可选):添加EM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可加速分解过程,按产品说明使用。
混合堆制:
将羊粪与辅料混合均匀,湿度控制在50%-60%(手握成团不滴水)。
堆成高1-1.5米、宽1.5-2米的长条形堆体,便于通风。
发酵过程:
升温阶段:3-5天内温度升至60℃以上,杀死病原菌和草籽。
翻堆通气:首次升温后每3-5天翻堆1次(温度下降时翻堆),共翻堆3-5次,后期可减少频率。
腐熟阶段:约20-30天后,温度稳定在40℃以下,物料松散无臭味,呈黑褐色,即完成发酵。
后熟处理:
发酵完成后摊开晾晒,粉碎过筛,存放于干燥处。
注意事项:
水分控制:过湿可加干料调节,过干需洒水。
温度监测:用温度计插入堆体20cm深处,超过70℃需翻堆降温。
除臭杀菌:发酵初期可覆盖透气膜减少异味,高温期确保充分杀菌。
避免雨淋:露天堆肥需遮盖防雨,避免养分流失。
增效技巧:
添加磷矿粉:发酵时加入5%-10%磷矿粉,提升磷含量。
蚯蚓处理:发酵后引入蚯蚓进一步分解,制成蚯蚓粪肥。
液体肥制作:将腐熟羊粪与水按1:10浸泡,制成液肥浇灌。
判断腐熟标准:
无恶臭,有泥土味。
物料疏松,原羊粪形状消失。
少量施入土壤后不烧苗。
堆粪场的环评要点
堆粪场环评需重点关注工程措施、污染防治、环境影响预测及环保管理等方面,具体如下:
工程措施要求:
堆粪场必须具有围堰、防雨、防渗、防臭等规范化的工程措施。
堆粪场可设置于室内,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污染防治措施:
恶臭气体控制:定期喷洒除臭剂,场区种植绿化带,加强科学管理。
废水处理:堆粪场渗滤液产生量较少,可集中收集后作为绿化液体肥料使用,不外排。
固体废物处理:羊粪及垫草经堆肥发酵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通过采取建设绿化带、喷洒除臭剂及加强管理等措施,可降低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预测,恶臭气体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水环境影响:堆粪场渗滤液产生量较少,且不外排,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声环境影响:通过采取降噪、隔声措施,厂界噪声可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养殖场场界与禁建区域(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城镇居民区等)的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堆粪场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通常为项目各边界外500m范围,在此范围内不得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
环保管理要求:
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环保管理条例和任务。
定期对堆粪场进行环境监测,包括恶臭气体、地下水、土壤等。
建立环保档案,记录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环境监测数据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