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硫酸铵挤压造粒工艺核心流程
原料预处理
除杂与水分调节:硫酸铵粉末需经振动筛去除杂质,初始含水量控制在5%-8%。若水分超标,需通过气流干燥或加热搅拌预处理,确保水分达标。
混合均匀性:物料进入双轴混合机,添加黏结剂(如木质素磺酸钠,添加比例0.5%-1.2%)以提升成型率,混合时间5-8分钟。
挤压造粒
核心设备:对辊挤压造粒机通过两个相对旋转的辊子对物料施加15-20MPa的压力,通过模具孔挤压成直径2-4mm的柱状颗粒。
温度控制:需实时监测辊轮温度,防止物料过热黏连(分解温度≥280℃)。
后处理工艺
干燥处理:湿颗粒送入回转干燥机,热风温度设定80-100℃,干燥时间20-30分钟,使颗粒含水率降至1%以下。
筛分分级:干燥后颗粒经振动筛分级,粒径合格品进入冷却段,碎料返回混合工序重新加工。
冷却与打包:颗粒冷却至室温后,通过自动打包机按25kg/袋规格封装,封口前需抽检颗粒强度(≥20N/颗)及含粉率(≤3%)。
二、挤压造粒机生产厂家推荐
河南通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优势:掌握完整好氧发酵工艺,自主研发高效智能翻抛机,适用于污泥、有机肥发酵。其硫酸铵挤压造粒机采用干法造粒技术,无需干燥或增湿处理,显著提升颗粒强度(≥20N/颗)和抗结块性。
服务范围:提供工艺设计、设备供应、安装调试及售后维护全链条服务,支持定制化模具孔径(偏差需控制在±0.1mm内)。
三、选型建议与行业趋势
选型核心指标
压力控制:压力不足导致颗粒松散易碎,压力过高引发设备过载,需根据物料特性动态调整(15-20MPa)。
模具精度:孔径偏差超过±0.1mm时需立即更换,避免成品粒径不均。
自动化程度:优先选择引入PLC联动系统与在线粒度分析仪的设备,实现粒径实时调控,减少人工干预。
行业发展趋势
节能降耗:干法造粒技术省去加热和增湿环节,能耗降低18%-22%,符合碳中和政策导向。
定制化需求:随着硫酸铵在复混肥(如13-13-21配比)、稀土肥料等领域的应用扩展,设备厂家需支持模具孔径、压力参数等定制化调整。
智能化升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提升生产效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