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喷水位置优化
核心作用
喷水位置直接影响物料湿润度、粘结性及颗粒成型效果。合理位置需满足:
覆盖均匀性:确保水分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湿或干燥。
与加料区协同:喷水与加料区域需匹配,促进粉末包层和团粒黏结。
成球期控制:在转盘运动轨迹的关键位置喷水,优化团块核形成和颗粒成长。
推荐位置
距离大球区(出料区)较远:
喷水点靠近进料端,物料在滚动过程中逐步吸收水分,形成较小颗粒,空隙率较高。适用于生产粒径较小(如2-4mm)的颗粒。
靠近大球区:
喷水点接近出料端,物料在滚动后期快速吸收水分,促进颗粒长大和密实化。适用于生产粒径较大(如4-6mm)的颗粒。
通用方案:
喷嘴安装在圆盘上方10-20cm处,采用扇形喷嘴扩大覆盖面积,避免直接冲击物料层;雾化压力控制在0.2-0.5MPa,防止颗粒过湿或粘连。
验证方法
实验对比:在不同位置设置喷嘴,生产相同物料,比较颗粒粒径分布、强度及表面光滑度。
在线监测:通过摄像头或传感器观察物料湿润状态,调整喷水位置至最佳效果。
二、参数调整试验方案
关键参数及调整范围
参数 调整范围 影响
圆盘角度 35°-55° 角度过小(<35°):物料停留时间长,易过度粘结;角度过大(>50°):物料快速流出,难以成粒。
圆盘转速 低速15-25rpm,高速30-40rpm 低速适合粘性物料,减少粉尘;高速适合松散物料,提高产量。
喷水量 根据物料特性调整 水少:料球松脆,不成球;水多:料球直径增大,甚至滚成大块。
刮刀间隙 2-5mm 控制颗粒排出厚度,影响粒径均匀性。
挡板高度 圆盘半径的1/3 防止物料在边缘堆积,优化流动轨迹。
试验步骤
步骤1:基础参数设定
根据物料特性(如粘度、含水率)选择初始参数:
圆盘角度:40°(中值)
转速:25rpm(中速)
喷水量:通过实验确定“手握成团,轻碰即散”的临界值。
步骤2:单因素变量试验
角度试验:固定转速和喷水量,调整角度(35°、40°、45°、50°),记录颗粒粒径分布和强度。
转速试验:固定角度和喷水量,调整转速(15rpm、25rpm、35rpm),观察颗粒形态和产量。
喷水量试验:固定角度和转速,调整喷水量(±10%临界值),分析颗粒湿度和成型效果。
步骤3:多因素正交试验
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表,综合优化参数组合。例如:
试验号 角度(°) 转速(rpm) 喷水量(%) 评价指标
1 35 15 90% 粒径均匀性、强度、产量
2 40 25 100% ...
... ... ... ... ...
步骤4:数据采集与分析
取样检测:每10-15分钟取样,测量颗粒强度、含水量及粒径分布(筛分法)。
微调优化:根据结果调整参数,如颗粒松散时增加喷水量或提高转速;颗粒过大时增大角度或降低转速。
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调整参数前切断电源,佩戴防护装备(如眼镜、手套)。
设备维护:定期清理圆盘、喷嘴及刮刀缝隙,防止结块;检查传动部件润滑状态。
记录与复盘:每次调整后记录参数组合,建立数据库以便后续优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