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养猪场猪粪有机肥加工设计方案及设备选型
一、核心工艺流程设计
原料预处理
固液分离:采用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将猪粪含水率从80%降至60%-70%,分离出的固体粪便更适合堆肥发酵。
粉碎与混合:使用半湿物料粉碎机将秸秆、稻壳等辅料粉碎至2-5mm,与猪粪按比例混合(通常为3:1),调节碳氮比至25:1-30:1,提升发酵效率。
发酵腐熟
槽式翻抛发酵:建设长30-50米、宽4-6米的发酵槽,配备链板式或轮盘式翻抛机,每2-3天翻堆一次,确保氧气供应均匀。
温度控制:发酵初期温度升至55-65℃,维持5-7天以杀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后期温度降至40℃以下完成腐熟,总周期约15-20天。
除臭处理:在发酵槽顶部安装生物除臭塔,利用硝化细菌、硫细菌等微生物分解臭气,减少氨气、硫化氢排放。
造粒与后处理
圆盘造粒:将腐熟后的物料输送至圆盘造粒机,通过旋转圆盘和液体粘结剂(如腐植酸溶液)制成直径2-5mm的球形颗粒。
烘干与冷却:采用回转烘干机将颗粒含水率从40%降至15%以下,再通过滚筒冷却机降温至室温,防止结块。
筛分与打包:使用滚筒筛分机分离出粒径不合格的颗粒(返回造粒工序),合格产品经自动打包机计量打包(25-50kg/袋)。
二、关键设备选型与配置
发酵设备
链板式翻抛机:处理量500-1000m³/天,适用于大型发酵槽,自动化程度高,翻抛均匀性优于履带式设备。
智能温控系统:集成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根据发酵阶段自动调节通风量,确保温度稳定在55-65℃。
造粒设备
圆盘造粒机:型号可选Φ2.2m或Φ2.8m,生产能力3-8吨/小时,颗粒圆整度≥95%,适合大规模连续生产。
挤压造粒机:作为备用方案,适用于高湿度物料,但颗粒密度较大,需配套破碎机调整粒径。
辅助设备
皮带输送机:带宽800-1000mm,输送能力50-100吨/小时,连接各工序,减少人工搬运。
脉冲除尘器:安装在粉碎机和筛分机出口,收集粉尘(粒径<0.5mm),避免二次污染。
三、生产线布局与空间规划
功能分区
原料区:包括猪粪储存池(容积≥500m³)、辅料仓库(面积200-300㎡),地面硬化并设置排水沟。
发酵区:发酵槽长度根据日处理量设计(如日处理100吨需30米槽×2条),顶部覆盖遮雨棚。
生产车间:层高≥6米,安装造粒、烘干等设备,预留设备检修空间(宽度≥1.5米)。
成品区:成品仓库面积500-800㎡,设置防潮层和通风口,堆放高度不超过3米。
物流动线
原料通过铲车或输送带进入预处理区,发酵后的物料经皮带输送至造粒车间,成品通过叉车搬运至仓库,形成闭环流程,减少交叉污染。
四、环保与安全措施
废水处理
固液分离产生的废水进入沼气池(容积≥300m³),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日产气量约50-100m³),沼渣返回发酵工序,沼液用于周边农田灌溉。
废气处理
发酵车间安装负压抽风系统,将臭气引入生物滤池(填充木屑和微生物菌剂),净化效率≥90%,达标排放。
安全防护
发酵槽周边设置防护栏,翻抛机操作室配备防爆玻璃和紧急停机按钮;烘干机出口安装温度报警装置,防止颗粒自燃。
五、投资与效益分析
设备投资
基础配置(日处理50吨):翻抛机(25万元)+造粒机(18万元)+烘干机(15万元)+其他设备(20万元)= 约78万元。
高配方案(日处理100吨):全自动生产线(含智能控制系统)= 约150-200万元。
运营成本
原料成本:猪粪免费(养殖场自供),辅料(秸秆、菌剂)约30元/吨;
能耗成本:电费0.6元/度,日耗电量约500度(300元/天);
人工成本:5-8人(含操作工、质检员),月薪4000-6000元/人。
收益预测
颗粒有机肥市场价400-700元/吨,按日产50吨、售价500元/吨计算,年产值=50×300×500= 750万元;
扣除成本(原料+能耗+人工≈200万元/年),年利润约550万元,投资回收期1.5-2年。
上一篇:生产液体肥料需要手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