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辊造粒机核心参数配置
对辊造粒机通过双辊挤压将粉体原料直接成型为颗粒,无需添加粘合剂或水,适用于干粉料、超细粉体及热敏物料的加工。其关键参数如下:
辊筒规格
直径与长度:常见型号如GL450×400(直径450mm,长度400mm)、GL1000×900(直径1000mm,长度900mm),辊筒尺寸直接影响生产能力。
挤料孔径:8-16mm可调,支持定制模具以适应不同颗粒直径需求(如3-10mm)。
生产能力
范围:1-15吨/小时,具体取决于型号。例如:
GL450×400:2-5吨/小时
GL1000×900:10-15吨/小时
大型设备(如SG-160型)支持时产量30-10000公斤,可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
动力配置
装机功率:7.5-45千瓦,与生产能力匹配。例如:
GL450×400:11千瓦
GL1000×900:30千瓦
辊轮压力与转速可调,以适应不同物料特性(如硬度、粘性)。
自动化与定制化
支持全自动化生产,集成控制系统实现连续化作业。
可定制辊轮模具、产能配置及颗粒规格,满足个性化需求。
二、有机肥制粒操作要点
有机肥制粒需结合原料特性、发酵工艺及设备参数,确保颗粒质量与生产效率。关键操作步骤如下:
原料预处理
发酵腐熟:
原料配比:牛粪500kg+鸭粪300kg+菌渣200kg+RW菌剂100克(或其他畜禽粪便替代)。
发酵条件:条堆宽度2米、高度1米,温度升至60℃以上后每4-5天翻堆一次,持续15天至无害化标准。
粉碎与筛分:
发酵后原料需粉碎至细度均匀,去除石块等杂物,避免影响造粒成型。
含水量控制:原料含水量保持在20%-30%。若含水量过高,添加干性填充剂(如秸秆粉);若过低,喷洒适量水或粘结剂。
造粒机参数调整
辊轮压力与转速:根据原料粘性调整压力,确保颗粒密实度;转速影响成粒率,一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30-100转/分钟)。
颗粒直径控制:通过更换辊轮模具调整颗粒尺寸(如3-10mm),满足不同作物需求。
入料均匀性:使用锥螺旋强制喂料器确保原料均匀进入辊轮间隙,避免供料不足导致颗粒破碎或产量下降。
后处理工艺
烘干与冷却:造粒后颗粒含水量约35%-45%,需通过烘干机将水分降至20%以下(生物有机肥需降至15%以内),防止储存结块。
烘干温度:生物有机肥需低温(≤80℃)干燥,避免高温杀死功能性菌剂。
筛分与包装:
筛除不合格颗粒(如过大、过小或破碎颗粒),确保成品粒度均匀(2.5-4.5mm)。
包膜处理可改善颗粒外观及色泽,生物有机肥需在包膜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
设备维护与安全
定期保养:清洁辊轮及喂料系统,检查磨损部件(如轴承、密封件),及时更换以延长设备寿命。
安全操作: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用品,禁止设备运转时检修;保持生产环境通风,控制温湿度以稳定设备性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